

就在2025年8月,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对美出口同比暴跌33.1%,自美国进口也下降了16%。

显然中国整体经济并未如某些人预测的那样崩溃,反而展现了惊人的韧性。
可以直观地说,中美贸易纠缠这么多年,美国确实是大买家,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份额占整个GDP才不到3%,就算全断了,也不是天塌下来那么严重。

别看美国对华施加关税,表面上看,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令人担忧。但深入分析会发现,中国出口总体仅小幅下降4.4%,远低于对美出口降幅。
反倒是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正在取得成效。

要知道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国内市场,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3万亿人民币。这个巨大内需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缓冲。
更不必说,欧盟、东盟等地接了不少订单。2024年,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已达9753亿美元,东盟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。

在前8个月,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8.6%,与欧盟贸易上升3.3%。8月单月,对东盟出口增速高达22.5%,对欧盟出口增长10.4%。
与此同时,中国出口结构也在优化。肥料、稀土、集成电路和船舶出口同比增速超过30%,汽车保持了两位数增长。

反倒对美国来说,脱钩带来的代价可能更为严重。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美国进口商的平均成本比去年同期高出12%。
而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,加剧了通胀压力。
另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认,美国约80%的原料药要靠进口,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。
而国防部报告也指出,稀在稀土方面,中国拥有显著优势,土供应如果断了,美国的高端武器生产就会受影响。

更别提,美国试图打造“小院高墙”,断绝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全球市场渠道。但全球供应链复杂性超出美方预测。
理论上,美国可以将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国家。但现实是,重建供应链需要花费10到30年时间。

越南、印度等国家虽然承接了部分订单,但核心制造能力仍在中国。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、劳动力素质、产业链配套等方面与中国还有较大差距。
东南亚、墨西哥等“替代产能”未能及时补位。苹果、特斯拉等巨头公开表示,转移产能成本高昂且工艺标准难以达标。

罗兰贝格的一份报告表明,如果全面脱钩,美国真实GDP将收缩0.5%,欧盟也会下降0.5%到0.8%。
美国对中国商品依赖度相当高,每年进口电子设备1270亿美元,机械设备850亿美元。这些商品一旦离开中国制造,价格将大幅上涨,加剧美国通胀压力。

只得说,从头到尾,美国都低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关键。
中国除去拥有大量人口之外,一年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、超过50万亿元的投资、超过20万亿元的进口,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。

单是2025年上半年,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.8%,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%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。
另外便是产业链完整且高效,中国具备从矿产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条,这种“一条龙”优势难以被快速替代。

再者便是出口结构不断优化,在中美贸易下滑的背景下,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向高技术、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。
而从中美两国经济上交织来看,中美关系就像两家大户,互相离不开。如果美国真的一刀切停止所有合作,中国短期肯定会疼,但绝不会崩溃。

况且,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7590亿美元,接近历史峰值。要是彻底割裂这样的经济联系,不仅不现实,而且会导致全球性经济地震,所以合作才是硬道理,任何一方试图单方面打破这种平衡都会付出巨大代价。
途乐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